#2025深度生態探險營 Day5

 
先說,活動在2/8號就已經結束了
只是,老人不論身體還是精神都累到爆炸
所以文章更新硬是要慢一天?
活動來到了第五天
大人小孩真的都累掛了
原本孩子們還想再衝去扇平探險
但天氣不佳+有累到
他們一整個爬不起來
索性~最後我們就用輕鬆一點的步調
來替這個旅程畫下句點
這張團體紀念照
讓孩子們個別扮演自己在這趟旅程中
印象最深或最期待見到的物種
有蛙類、蟻獅、螳螂或...我看不懂?!
又一場探險活動結束了
在回程的路上
孩子們討論著這次活動的趣味和遺憾
同時~我自己也思索著這次活動需要調整的地方
不得不說
這次的探險活動和去年相較之下
舊帶新這個部分並沒有發揮的很好
一方面是新加入的學員興趣濃度並不像舊生這麼明確
另一方面則是這次活動過程中
我花了太多的心力在管教學生...
野外探險
其實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
看起來雖然好玩有趣
但任何的成果都是建立在「安全」這個前提下
這次的新朋友可能沒接觸過這類型的活動
所以在進行探險的時候
分寸並沒有拿捏的很好
這時~往往會觸犯我們帶隊人員的大忌
超嚴肅小慷老師就會跑出來罵人了...?
要說他們年紀不夠不理解「安全」的重要性...
倒也不是,有幾位年級也在中年級以上了
那原因究竟為何?
也許,就是我個人一直最希望扭轉的狀況
孩子,活在大人所安排好的美好泡泡裡
所以,他們並沒有危機意識
探險活動表層想傳達的東西
是讓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去「實地踏查」
但深度一點想傳達的東西卻更多
只是目前有真的「體會」到我用意的
並不多
深度探險系列的第一個想傳達的是-
面對挫折
因為這個世界並不是依照你們所想像的那樣運行
現在孩子們雙眼所看到的
是大人們在背後努力付出所打造的美好世界
這並沒有錯
但現在很多的孩子將這些事情視為理所當然
不是硬要孩子去表現的很心懷感激
因為是演的還是真的發自內心,大人不會看不出來
所以,我個人希望孩子能藉由這樣的活動
來打破那個美好的泡泡
進一步稍微理解大人們的不輕鬆
多一分珍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東西
第二個想傳達的是-
你是誰,我又是誰
這樣說有點抽象
再白話一點的說明是
「如果快速調適自己在新的群體中找到定位」
這也許已經跳脫生態觀察和教學的範疇
但我個人認為~學員的心態方向正確
遠比他懂滿山滿谷的生態知識還重要
況且在現在這種快步調的生活模式下
孩子們未來要面臨的考驗
若沒有強大的自我調適能力
真的很容易被時代吞噬
所以~這次年齡層落差稍大
也是在觀察孩子們的調適能力極限
第三個想傳達的是-
你的下一步是?
來參加深度探險活動的學員
有些本身就已經有很利害的底子
有時候在部分領域甚至比帶隊的我還專精
所以在活動過程中
很常發生老師和學員對賭誰找的東西多
誰認的東西多、誰拍的照片好
這其實是一種很不錯的良性競爭
因為專長領域不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彼此切磋
這經驗值增長的速度其實超級快
我心裡常常在想
也許這些孩子中
會有下一個生態學界中的頂尖學者
也會有下一個生態行動家
甚至還有可能出現下一個用鏡頭紀錄生態美好的導演
那,你們的下一步是?
不要覺得現在去思考這件事還太早
人類的進步本來就該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站的更高
而不是再花一樣的時間去證明前人的對錯
所以,思考自己的下一步
非常重要...
至於其他想傳達的...
就賣個關子吧
看看哪天會有哪個孩子找到
到時再來跟大家分享
不過經由這一梯次的心得
確實我們應該再更細分孩子們所適合的活動類型
所以在今年暑假的夏令營
我們會將活動再細分為
初階-故名思議就是沒什麼經驗的孩子適合參與
中階-有一些興趣的方向,但較少參與戶外類型的活動
深度-必須參與過三場以上的中階或週末親子活動,或參加過接下來辦的主體性系列課程,表現經我們判斷可行者;或者已經具有參與深度活動資格的學員介紹引薦者才可參加
以上~總覺得我快可以開行為矯正班了?(大誤
最後附上這瘋狂五天的Google地圖時間軸
雖然有些路徑不知道在飛什麼意思的
但還是值得來紀念一下自己的瘋狂XD

 

TOP